| 中欧体育 |
山西十年九旱,树木成活难;山西干石山区多,造林难度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十二五期间,我省却创纪录地造林2300多万亩年均投入造林资金百亿元以上,年均造林450万亩以上,年均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
这是十二五期间,山西林业生态建设交出的一份优异成绩单。细细审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其中的亮点令人钦佩:晋西北风沙区气候恶劣,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素有一年一场风,由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夜来沙堵门的说法。可就是在这一地区,五年来,我省建成百万亩集中连片人工林基地,使林草覆盖率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沙尘日数减少了34%;太行山区山大沟深,石厚土薄,干旱少雨,是典型的干石山区,造林成活率低,但就是在这样的造林困难区,我省用五年的时间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风蚀水蚀严重,沟壑纵横,山荒岭秃,可就是在这连灌木和杂草都长不好的生态凹地,我省五年累计造林420万亩,新发展经济林50万亩,使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民生质量大为改观为了使三晋大地早日绿起来,十二五期间,山西是这样做的。
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兴省战略山西缺林少绿,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早在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生态兴省战略,把生态建设置于事关山西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进入十二五,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林业产业作为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全力弥补生态短板,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林,山西之少在于水,要进一步重视林业,这是采煤沉陷区治理、涵养水源、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的关键,要坚持生态优先、林业为重点。省长李小鹏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三加三不减的明确要求,即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
为了在全省营造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每年春季省四大班子领导都要带头开展义务植树,为全省作出表率;每年省政府都要选择一个造林力度大、绿化效果好的市召开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由省长亲自参加并带领各市市长现场观摩、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并由省财政安排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奖励造林绿化先进市和林业生态县;每年省政府都要把造林任务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市,年终打分;每年省人大都要组织开展林业执法检查,依法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在高层的全力推动下,山西全省形成了抓林业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惠民生的全新理念。各市县主要领导都把林业建设作为创优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亲自抓、具体抓,由此在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林业书记、林业县长。
由于造林绿化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成为了民众的愿望和追求,因此,全省造林面积便以年均450万亩的节奏高速推进,造林质量也逐年提高,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绿染三晋的好态势。如晋城市、长治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有40个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县。
持之以恒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如何大造林、造好林呢?我省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提出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以林业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年均投入百亿元以上的资金,年均造林450万亩以上的高强度,持之以恒开展造林绿化。主要做法就是开展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造林。植树造林,效果为先。
为了使造林的生态效益最大化,我省大面积开展规模化造林,即按山系、流域集中布局实施造林工程,力求通过造林改变一个区域的生态,优化一个流域的环境。如忻州市布局了130万亩市级重点工程,使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工程达到7处,5万亩以上达到6处,1万亩以上12处。
特别是偏关县紫金山工程建成2.63万亩生态林和1.7万亩干果经济林,与老牛湾、乾坤湾形成两湾一山集中连片工程12万亩,气势宏大,使绿色连片成海。保德县贺家山工程连片规模达10万亩,山连山、坡连坡、沟连沟,漫山遍野都是树,成效引人赞叹。在实施规模化造林的同时,我省更加突出科学造林,即以理念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科学实施造林工程。
首先是增加阔叶树在造林中的比重。过去,我省搞荒山造林一直是针叶林当家,很少栽植阔叶林。
十二五期间,我省从林分结构更加科学的角度考虑,普遍实施了针阔混交,增加了大量的阔叶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是造林实用技术不断创新,如五寨县积极推广地膜覆盖造林技术,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实现新突破。
管涔林局全面推广废弃容器杯覆盖造林技术,促进了苗木的保墒和成活率。科技造林确保了造林成果,造一片林绿一片山。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我省大胆创新造林机制,实施市场化造林。
一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造林,如晋中市以政府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吸引百亿元的社会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二是开展合作造林,由国有林局和地方政府联手造林,如管涔林局与五寨县、神池县、岢岚县三县合作造林成效显著。三是开展购买式造林,由国有林场代表政府向社会购买造林成果,如黑茶山林局购买周边林农栽植的幼林,使多年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市场化造林构建起全社会造林的大格局。
让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齐步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百姓富裕。我省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将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百姓致富统筹兼顾,让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齐步走。
具体的做法就是,让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通过生态建设形成富民产业,让百姓依托产业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凭借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建设,赢得生态效益,使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双赢。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加快干果经济林的发展,在稳定红枣、发展核桃、做强仁用杏等传统经济林的同时,我省大力发展连翘、沙棘等灌木经济林,积极推进双季槐、皂角等新型经济林,试点推广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油用经济林,平均每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00万亩左右,使全省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676万亩,挂果面积在668万亩,正常年份干果年产量11.8亿公斤,总产值120亿元。尤为可喜的是,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名、特、优干果经济林之乡17个。
我省一手抓干果经济林建设,一手抓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业建设。通过引导农民发展个体育苗、合作育苗,发展育苗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年出圃各类合格苗木10亿株;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年销售额4亿多元。全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在60%以上的县建立了城郊森林公园,使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27处,总面积达到847.1万亩,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272.59万人次,门票收入2.18亿元。
我省发展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551万亩,实现产值16.5亿元,林农人均收入1600元。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不但使我省百姓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也使荒山荒坡绿了,生态环境美了。
(记者魏贵富)。
本文来源:中欧体育-www.mishiriojisan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