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体育 |
自早8点乘直升机抵达汗马火场后,吉文林业局扑火队员连续奋战5个小时直至火线明火清理完毕才稍事休整。备受关注的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击森林火灾发生后,来自林区各地的两千名林业扑火队员陆续赶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着火光,勇往直前,为绿色而战。6月4日,随同吉文林业局扑火队一同向火场进发。
6月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火场西北线冲锋向前将林海护在身后绿色与黑色界限分明,火线顺着山坡蔓延,一股股浓烟飘向天空,森林正在遭受着火魔的侵袭。在火场,火情就是命令。刚一下飞机,吉文林业局扑火队指挥员杨英新当机立断:快速扑火队在前扑打明火,基干扑火队在后清理看守。顿时,123名战士逆火而行,直奔火海。
山火肆虐,浓烟滚滚,热浪扑面。爬上陡峭的山坡,快速扑火队沿着火线交替前行,基干扑火队伍紧随其后。
脚下刚刚过火的林地,一不小心踩上去,脚底顿感滚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一点艰难挺进,直至与阿龙山林业局扑火队汇合。6月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扑火队员乘机前往汗马火场天空中,人工增雨飞机往返作业;地面上,扑火队员不敢有丝毫懈怠。临近下午1点,雨滴落下,5个小时的鏖战告一段落。
道路网密度低,地表植被茂密,交通极为不便,进入火场更是无路可行。火场的考验,在启程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从公路到林间简易路,吉文林业局扑火队出发后一路长途奔袭,在3日晚11点抵达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护站机降点待命。进入火场前一夜,运兵车就是他们的家。
“吃住都在车上,虽然休息不好,但能确保随时出发前往火场。”吉文林业局快速扑火队员李伟说,这不算啥,在火场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是常事。在李伟看来,能够乘直升机进入火场,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体力,让扑火队员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扑火作战。6月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扑火队员抵达汗马火场西北线后奔赴火场与飞机运兵相比,从地面进入火场虽异常艰难、运力有限,但在飞机无法运兵的夜晚,依然有队伍星夜前往火场。
与吉文林业局责任区相邻的阿龙山林业局扑火队便是其中的一支。2日晚10点抵达汗马保护区核心区管护站的70名阿龙山林业局扑火队员,在蟒式运兵车上颠簸了一夜,期间还要轮流清理路障。“原始林区,山高林密,我们边走边开道,十七八公里的路程,走了12个多小时。
”阿龙山林业局扑火队员梅金成说。截至5日上午6时,已投入火场总兵力2370人,其中林业扑火队员1380人,另有560人后备兵力已做好投放准备。韧劲不拔绿色情怀在延续这是一支老少结合的队伍,为了林区人赖以生存的森林,两代务林人共赴火场。
6月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扑火队员在汗马火场扑救森林火作为吉文林业局的基干扑火队,此次来到汗马火场的贮木场54名扑火队员平均年龄已达52.3岁。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队员们体能也下降了,但一提到上火场,每一名队员都挺身而出。“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扑打火头了,但跟在林业局快速扑火队后头,清理火场,我们能行。
”53岁的扑火队员包俊说。据贮木场主任刘营林介绍,贮木场扑火队除了携带4台风力灭火机外,更多的机具是打枝机、锹、镐和二号工具,再加上背包,每人的负重至少60斤。为了减少负重,携带的3天给养中只有火腿肠、罐头、馒头、面包、方便面等轻便便携食品。
6月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汗马火场疲惫的林业扑火队员“最长的一次,连续奋战了两宿一天,转战了2个火场,感觉走路都能睡着。”、“有一次火情紧急,轻装上阵,在火场两天只吃了一顿饭。
”……午饭时间,老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面包、火腿肠、罐头等即食食品,回想着曾经的扑火经历,豪情不减当年。不远处,林业局快速扑火队员在山脚下席地而坐,匆匆吃过午饭正抓紧时间休息,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虽然年轻,但林区历次重大森林火灾扑救中,都有这支队伍的身影。
2002年的一次扑火经历至今令林业局快速扑火队员感到自豪。那也是一次外援扑火,在火灾扑灭后返回林业局途中,突遇火情。虽然疲惫,但他们仍和附近的森警官兵兵分两路追击火线,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实现了合围。“没掉队,对得起林区专业扑火队的称号。
”在林业局快速扑火队一中队队长陈维鹏看来,作为专业扑火队员,平均年龄小,体力上有优势,更要有敢打必胜的士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过66年的开发建设历程,这一理念已厚植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务林人心中,无论是平均年龄52.3岁的基干扑火队,还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快速扑火队,一代代务林人心向绿色,义无反顾。
山上,务林人时刻坚守,山下,杜鹃花依然绽放。(记者刘洪林赵佳佳)。
本文来源:中欧体育-www.mishiriojisann.com